1999年3月24日,北约这个由19个成员国组成的世界上唯一的国际军事组织未经联合国授权,开始了对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军事打击。北约的人口总数超出南联盟70倍,领土面积是南的234倍,经济实力是南的676倍,双方军事实力对比更加悬殊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北约共出动1200架军用飞机,其中850架作战飞机,起飞27000多架次,共发射1000多枚巡航导弹和上万吨的炸弹,对南斯拉夫进行了为期78天的狂轰滥炸,给南联盟带来了深重灾难。
一年后的今天,曾勇猛抗击北约侵略的南斯拉夫人民正在以更大的勇气重建家园。
在78天的轰炸中,自称拥有最先进武器,能够对南“军事目标”进行最精确打击的北约空军,却炸死了2000多平民百姓,其中30%是儿童。他们享受人生的权利被北约炸弹残酷地剥夺,给亲人留下的是无尽的痛苦和回忆。
15岁的萨妮娅·米伦科维奇是贝尔格莱德市数学中学的优秀学生。在国内外数学大赛中曾多次获奖。1999年5月30日,一个晴朗的星期天,萨妮娅和女伴们漫步在贝城郊外莫拉瓦河大桥上,从这里可将整个莫拉瓦河以及附近山川的秀丽风光一览无余。未曾料到的是,北约的战机轰鸣而至,在炸弹爆炸声中,大桥倒塌了……
“每天我都长时间地盯着门口,总觉得我的萨妮娅很快就会回来……可我再也见不到我那可爱的女儿了……”妈妈和亲人们每天都在痛苦的回忆中以泪洗面。
“白发人送黑发人”,这是令人悲痛欲绝的经历。而对那些失去了父母和亲人的孩子们来说,他们那幼稚的心灵所承受的痛苦和悲伤更是常人难以想像的。
10岁的戈兰·梅迪奇在给报社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:“我的爸爸拉多万·梅迪奇是一名南斯拉夫人民军准尉。就在北约开始轰炸的第一天,不知道是谁的爸爸炸死了我的爸爸。如果我有这名北约飞行员的地址,我一定会给他的儿子写信,告诉他在没有爸爸的一年里,妈妈、姐姐和我是多么的悲伤。爸爸牺牲的次日,我从运动场回到家,看见妈妈已经晕倒在前厅里,周围簇拥着穿白大褂的大夫和爸爸的战友们……我们掩埋了一个箱子,箱子上铺满了鲜花。他们告诉我那里面是我的父亲,他并没有死,他只是高高地飞上了天空,连北约的飞机都够不着。好心的人们给我们汇款,帮我们立起了爸爸的墓碑。伤心的同时我也想起了爸爸常说的一句话,‘生活总是要继续的’。”
英勇的塞尔维亚人民并没有在悲痛和泪水中沉沦,他们顶着重重压力,迅速投入了重建家园和恢复经济的工作中。
米兰·托马什是“扬科·利锡科”建筑公司的经理,他曾经亲手建起了潘切沃“罗拉·乌特瓦”体育和农用飞机制造厂,而今天他又成为这个工厂重建工地的负责人。北约轰炸的第一天,3月24日晚上9点,工厂被4枚导弹击中。3月27日和29日,该厂又两次遭北约空军的袭击,60%以上的建筑被毁。“这是整个巴尔干地区最好的农用飞机生产厂。望着满眼废墟,我当时简直都要气疯了!”老人气愤地回忆道。
轰炸结束后,从去年10月开始,该公司的14名工人就夜以继日地投入重建工作。厂方目前没有能力支付他们的工钱,但工人们并不计较,“早一天恢复,早一天投产,就是对北约挑衅的最好回答”。仅仅半年,工人们就完成了以前从不敢想像这么短时间就能够完成的工作量。就在北约开始轰炸将近一周年的3月15日,一架刚刚出厂的“乌特瓦-75”农用飞机高高地飞上了蓝天。
桥梁是在北约轰炸中毁坏最严重的设施。南斯拉夫政府和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,目前已修复了27座公路桥和3座铁路桥,目前还有16座公路桥和16座铁路桥正在修复之中。
科维斯基大桥连接着塞尔维亚中部和伏伊伏丁纳的大片平原地区,是当地经济的“生命线”。桥梁被炸毁部分长达90多米。修复桥梁的工作恰好是在去年年底严寒到来之际开始的,多瑙河上终日大雾迷漫、雨雪不断。“我们就是要让北约看看,你能炸毁,我就能修复。”工人们昼夜施工,平时应该6个月完成的工程,现在仅用了不到3个月就将大桥修复并通车了。
戈尔代利奈大桥、瓦尔瓦林大桥…一座座桥梁被修复,昨天还需绕行几十公里的道路,今天就已经畅通无阻了。去年11月南经济重建第一阶段工作完成之际,公路道路网就已基本全部恢复。
北约曾经四次企图摧毁整个伏伊伏丁纳供电中心诺维萨德的变电站。在去年5月13日前后北约使用石墨炸弹轰炸之后,整个电站和高压输电网上都布满了致命的蛛网状纤维。面对着前所未有的破坏,工人们丝毫没有退缩,他们依靠自己的智慧,很快完成了修复工作,恢复了供电。
“最困难的是在第二次轰炸以后,”工人科尔斯迪奇回忆说,“当时我们以为至少要断电3天。但我们又不甘心,每个人都用尽了最后一分力气。”在轰炸随时可能发生的情况下,工人们立即着手抢修,仅用了几个小时,光明就重新降临到了居民家中。
面对北约的石墨炸弹,开始时工人们不知所措,常常不得不趟过没膝的河水,爬上高压线杆,忍受着刺骨的寒风,用普通笤帚一点一点地清扫搭在线上的石墨纤维。后来很快就有人发明了“反击北约1号”清除器,既省时省劲,效果又好。为了表彰电力工人们所表现出的英勇与智慧,战后南政府向有功人员颁发了“红旗”勋章。
然而,随着战争警报的彻底解除,电力工人们大规模的修复工作才算正式开始。为了让广大市民能够温暖地度过冬季,他们有时甚至连续工作36小时。就在北约停止轰炸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,整个贝尔格莱德市恢复了24小时供电,通宵灯火通明。在2000年的春季即将到来之际,塞尔维亚居民们终于安然度过了当初最担心的“一个无法取暖、难以忍受的寒冬”。
距贝尔格莱德十几公里的潘切沃,炼油厂、化肥厂、化工厂等几家重要工业企业都坐落在这里。战争期间,这座风景秀丽的小城遭到北约多次空袭,损失初步估计至少达10亿美元。
炼油厂总经理博什科维奇自豪地说:“战争期间我们曾成功地转移了10万多吨的石油制品,成功地保存了大部分主要设备。战争还没有结束,我们就开始了清理废墟的工作。”战争结束3个月后,1999年9月28日工厂即重新开工生产。目前,炼油厂日加工7000吨石油、3400吨重油和140吨航空燃油。今年2月底,南斯拉夫国内各加油站取消了对普通市民的供油限制,开始敞开供油。
相比之下,化工厂是北约轰炸中潘切沃几个工厂中遭受损失最大的厂家,损失约4.5亿美元。去年9月份,轰炸停止还不到3个月,该厂就向市场投放了第一批新生产出的聚乙烯。经过工人们的辛苦工作,迄今他们的产量已达9万吨,出口创汇4720万马克。到今年年底,化工厂将能够恢复其80%的生产能力,可提供67万吨各类化工产品。
潘切沃化肥厂是巴尔干地区最大的化肥生产厂,也是该地区唯一的一家尿素生产厂。化肥厂厂长金多介绍说:“仅轰炸造成的直接损失就达1.5亿美元。在第一阶段的恢复工作中我们仅投入了150万马克和3000万第纳尔,目前就已经达到每天可生产250-300吨尿素的水平。随着第二阶段恢复工作的进行,形势将会越来越好。”